醫藥行業的現狀與應對措施 |
|
|
|
[公司新聞] 2007年3月22日 | 瀏覽次數:1862次 |
看到“規模不經濟和關不掉的小鋼鐵”案例,不由的聯想到我所處的醫藥行業,同樣的,醫藥行業也存在著低水平重復建設的情況,也存在著“一小二多三低”的現象。 一、我國醫藥行業基本情況 根據2001年全國換發藥品生產企業許可證的統計,目前我國原料藥和藥品制劑生產企業是5146家,其中包括1700多家“三資”企業。 從我國醫藥企業的市場行為和品牌發展情況看,由于企業過度發展,數量眾多,基本藥物嚴重過剩,產品總量供過于求,而且著名藥品品牌多數為境外品牌,其市場占有率高于國產品牌。 二、我國醫藥行業目前存在的問題 1、我國藥品生產企業存在“一小二多三低”的現象。 “一小”指大多數生產企業規模小。據統計,目前我國的醫藥生產企業中,幾乎90%為小型企業。2001年,國家500強大型企業中醫藥企業只有25家。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統計,2001年年銷售額過50億元的醫藥企業只有2家,過20億元的有10家,過10億元的有23家,過億元的有250家左右,其數量還不到醫藥商業企業總數的4%。 “二多”指企業數量多,產品重復多。在我國醫藥生產企業中,大部分企業名牌產品少,品種雷同現象普遍。以生物制藥為例,僅α-干擾素就有深圳科興、沈陽三生、安徽安科、天津華立達等10多家生產,IL-2則有9家生產。又如中藥,牛黃解毒片全國竟有150余家企業生產。還有一些新產品,如克拉霉素、羅紅霉素、阿奇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等,重復生產、盲目擴大現象也十分突出,生產企業都在50家以上,以致這些新產品供大于求。而像維生素C等老產品也出現盲目擴大生產規模的問題,導致產品價格一降再降,甚至處于虧損邊緣。 “三低”指大部分生產企業產品技術含量低,新藥研究開發能力低,管理能力及經濟效益低。從新藥的研究與開發來看,開發一種新藥,一般耗時10年左右,在西方發達國家耗資約需5億~10億美元,我國至少也要2億~5億人民幣。但我國專用于新藥開發的資金每年只有1000萬~2000萬人民幣,加上制藥企業自身投入的資金總計也不到醫藥工業產值的1%,新藥研制投入嚴重不足,直接導致新藥的創新研制能力及制劑水平低下,創新藥物很少。我國生產的化學藥品97%都是仿制藥,至2001年,我國自主開發獲得國際承認的創新藥物只有2個:青蒿素和二巰基丁二酸鈉。目前,我國仍主要以引進仿制為主。這種狀況導致了市場競爭的進一步惡化,使企業無法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從而限制了我國醫藥工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我國的醫藥行業近20年來雖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為了跟上世界醫藥業發展的步伐,整個行業必須擴大規模,關、停一些小的制藥企業,避免重復建設,國家應通過相應的措施進行宏觀調控,改變醫藥流通企業“多、小、散、亂、差”狀況,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建立、健全適合我國國情的現代企業管理體系,以促進我國醫藥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三、具體解決措施 1、加強GMP認證工作,提高進入的門檻,淘汰一批不符合標準的企業。 我國推行GMP管理已經有近20年的歷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據統計,截止2003年1月,只有1464家生產企業獲取1892張GMP證書,還有4000家左右的制藥企業必須在2004年6月30日以前通過GMP認證,否則只能被淘汰。同時,醫藥企業應該積極導入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提高自身準入市場的標準,依照GMP規范行事,以使自己的產品具有更強的競爭力,為進軍國際市場積極創造條件。 2、通過市場競爭法則,企業數量大幅度縮減,經營規模逐步擴大。 我國醫藥業長期被企業多、規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等頑疾所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市場競爭加劇,一些企業將被兼并、重組,一些企業將不得不退出市場,中國醫藥市場“版圖”將重新劃分。這種優勝劣汰的結果使醫藥企業數量逐年減少。 2001年已淘汰占制藥企業總數10%左右的小型制藥廠,2002 年可再淘汰10%左右的小型制藥廠。據有關專家預測,“十五”以后,中國醫藥企業將減少25%-35%。國家對醫藥行業“十五”發展的企業組織結構目標也調整為:在現有大型企業集團的基礎上,通過股票上市、兼并、聯合、重組等方式,著力培育10個左右銷售額達50億元以上的大型醫藥企業集團,這些企業年銷售額占全國醫藥工業企業銷售總額的30%以上,其主要產品具有與國際跨國公司相抗衡的能力;培育5個~10個面向國內外市場多元化經營,年銷售額達到50億元以上的特大型醫藥流通企業集團;建立40個左右面向國內市場或國內區域性市場、年銷售額達到20億元以上的大型醫藥流通企業集團,這些企業的銷售額占到醫藥行業銷售總額的70%以上;建立10個在國內外知名的醫藥零售連鎖企業,每個企業擁有分店1000個以上;建立一批區域性醫藥零售連鎖企業,每個企業擁有分店100個左右。隨著企業改革的深化和行業結構的調整,今后幾年,一大批以上市公司為主體的大公司、大集團將脫穎而出,它們通過聯合、兼并、重組實現超常規的資源匯聚、資產增值和資本擴張,形成強大的實力,可望在全球化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7、參與國際的市場競爭將更趨激烈化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內醫藥市場成為一個國際性的競爭市場已勿庸質疑。國內企業將面對大型跨國企業而不僅僅是國內其它企業的挑戰,如果不進行改革并加速國際化進程就會在競爭中被淘汰出局。就現階段醫藥市場而言,競爭還剛剛開始,因為外資準入仍有諸多限制,國外商品進入還有關稅壁壘,F階段外商投資中國市場只能以合資、合作方式進行,并有投資比例限制,而國外同類藥品進入中國市場也因關稅高導致價格偏高而喪失一定競爭力。幾年后,上述情況將會改變。龐大的中國醫藥市場將吸引外國大公司巨資的不斷投入,中國將成為全球主要的原料藥及制劑生產基地,藥品進出口貿易將急劇增長,藥品價格懸殊的現象將蕩然無存,醫藥市場競爭將更趨激烈化。 總之,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口的增長、社會的老齡化和農村醫藥市場的逐步擴大,我國對新的治療方法和新的藥物的需求將持續擴大。從整體上看,醫藥工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發展情況良好,未來發展前景也很看好。但競爭力不強是我國醫藥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變得更加緊迫。企業必須重視自身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正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全面分析宏觀環境及各種醫藥改革政策對企業的影響,結合實際,正確把握市場脈搏及發展方向,選準企業在市場中的定位,適應市場變化。這也是企業經營者工作的重中之重?傊,我國醫藥行業的發展任重而道遠。 |
|
〖 關閉本頁 〗 |